TechWeb 文/卞海川
1月10日上午,特斯拉中国区正式上线了焕新 Model Y 车型。焕新版分为后轮驱动(标准版)和全轮驱动(长续航)两个版本,预售价分别为 26.35 万元、30.35 万元起,较现款分别上涨了 1.36 万元和 1.26 万元,上线后即同步开启预售。
此消息一出,自然在车圈及市场引发了强烈关注。业内不禁在问,焕新Model Y到底“换新”在哪里?对于竞争激烈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尤其是国内新能源车企有何影响?什么才是应对的根本?
焕新 Model Y,由表及里
从特斯拉官方公布的相关信息看,此次焕新 Model Y可谓是由表及里。
先看表面,在外观设计方面,焕新Model Y继承了Model 3焕新版的设计语言,前脸采用扁平化处理,取消了雾灯并重新设计了头灯。前大灯组采用了分体式LED光源,加上贯穿式日行灯设计,在提升科技感的同时,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车身侧面延续了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并新增如七辐熏黑轮毂等运动感十足的配置。尾部的变化也颇为明显,贯穿式尾灯和一体化尾门设计使整体造型显得更加简洁大气。整体来看,新车在外观上更具未来科技感和运动感。
而在内饰方面,特斯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焕新Model Y取消了传统的换挡杆和转向灯拨杆,取而代之的是方向盘上的转向灯操作和屏幕换挡设计。此外,其全新的方向盘和贯穿整个中控台的氛围灯带,提升了车内的现代感和层次感。中控台采用了仿碳纤维材质,增强科技感和豪华感,同时座椅布局方面,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包括中国特供的7座版本,满足更多家庭用户的需求。后排空调出风口位置还增加了一个小屏幕,方便后排乘客的使用。而屏幕换挡和转向灯操作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但对于年轻消费者,这种简约、高科技的设计无疑更具吸引力。
至于里子,以动力为例,焕新Model Y的行驶效率和续航能力大幅提升:百公里加速提升至最快4.3秒;结合整车多项优化,新车实现30多公里的续航里程提升,续航里程最高达719公里(CLTC预估),带来11.9Wh/km(CLTC工况) 的行业最低能耗表现。这一续航里程的提升,将极大地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使其在日常使用中更加从容,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长途旅行,都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需频繁充电,提高了车辆的实用性。
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续航里程一直是选择新能源汽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而新款Model Y的续航提升,无疑将使其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特斯拉。焕新Model Y进一步扩大了特斯拉的潜在客户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全性方面,除了标配的超大缓冲区、远端安全气囊,大比例使用的高强度车身选材与一体压铸工艺打造的超强刚性车身,让焕新Model Y车身刚性再提升。
综合来说,相比起以前的改款,焕新Model Y是这几年来变化最大的一次,相当具有竞争力,就看国内车企如何接招了。
国内车企相继回应,降价应对已显端倪
提及国内车企对于焕新Model Y的应对,按照惯例,首先体现的就是国内各大造车新势力的回应。
第一个是雷军,他发布微博称“好的”。随后,此后,华为余承东、乐道艾铁成等高管,以及极氪、阿维塔等品牌官方,都在社媒平台转发回应了特斯拉“尽管对比”的口号。
但实际的情况是,Model Y在国内的销量完全是“王炸”一般的存在。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24年,Model Y在中国市场卖出了超48万辆新车,成为全品类单车销冠,而且是不加任何修饰词(不分动力形式、不分价格区间)的那种。所以在同价位、同品类的市场,Model Y可以说是真正的遥遥领先对手。
与上述Model Y的遥遥领先相比,国内车企竞争的主旋律依然是降价或者说是价格战。
1月6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4年1-12月降价规模227款,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148款的规模,也大幅超越了2022年的95款的降价总规模。而降价的代价就是车企的利润率不断走低。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仅为4.6%,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从趋势来看,汽车利润率正逐年走弱,且创近10年来新低。
而在今年元旦过后,上述的价格战依然在延续。据相关媒体统计,已经有近40个品牌通过“变相降价”来吸引消费者购车,包括蔚小理、小米、特斯拉、极氪、长城旗下4大品牌、长安、吉利、上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本田、东风标致等多家车企推出了限时购车优惠政策。例如针对上一年的补贴已经结束,今年的补贴还未开始,部分有购车意向的消费者可能会等待具体政策推出后再行动,而车企先行为消费者承诺,如果新一轮补贴发布后,1月份购车的用户未在追溯期内,不符合补贴条件,因此错过的优惠和补贴,车企将自掏腰包为其兜底。
除了车企自身的降价策略,国家层面的汽车补贴政策也在新年伊始正式出台。与往年相比,新政策不仅扩大了汽车报废更新的支持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补贴范畴,还提高了补贴金额。
对此,业内预计,2025年的汽车价格战不仅不会平息,反而会更加白热化。多位车企高层亦持相同观点,认为今年的汽车市场竞争将远超去年。而随着国内车企锚定的第一对手焕新Model Y的上市,相信它们可以采取的最立竿见影的策略就是掀起彼此间新一轮的价格战。但在我们看来,应对的最佳策略除了价格战外,产品力的提升才是根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