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快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建设。
一是统战部长宣讲“进党校”。聚焦思想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各类培训必修课程和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学生教育的重点内容,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党委统战部长带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深入学校党校和各系部分党校给广大师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心、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
统战部长“进党校”宣讲
二是马克思主义教学部部长宣讲“进讲堂”。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职责,是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关键力量。充分发挥其作为理论研究、理论教学、理论宣讲中心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教学部部长带头利用“为仁大讲堂”理论宣讲平台,为全体德育专业学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让学生增强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自觉做一个促进民族团结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践行者。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副部长“进讲堂”宣讲
三是统战成员宣讲“进团校”。统战成员人才荟萃,在各自领域内通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充分发挥统战成员的优势特长,为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作贡献。在统战成员中挑选民族理论知识丰富且具有丰富宣讲经验的教师“进团校”为广大团干部、班干部、大学生骨干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引导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争做促进民族团结的模范代表,积极带动身边同学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统战成员“进团校”宣讲
四是统战委员宣讲“进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组织各党总支(直属支部)统战委员“进课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主题班会课、思政课等课程,加强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宣传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外延讲透阐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价值,思考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校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统战干部“进寝室”宣讲
五是统战干部宣讲“进寝室”。寝室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微观环境和实践场所。统战干部立足岗位职责,深入各年级学生宿舍,“进寝室”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意义,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让宣讲更形式多样、更深入人心。引导学生们从治理好最小的寝室集体单元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把团结关心身边同学作为必修课,用实际行动生动阐释了各族学生在寝室小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营造守望互助的寝室文化氛围。
六是思政教师宣讲“进社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主线,用好学生社区“第三课堂”,充分发挥思政教师队伍力量,完善思政育人体系,实现思政育人目标。思政教师进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为学生构建更具民族特色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和传承者,让中华文化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七是驻村干部宣讲“进乡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驻村干部“进乡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系列活动,采取专题宣讲、横幅宣传、召开院坝会、举办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增强乡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助力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建设。
思南师范学校组建了以统战部长、马克思主义教学部部长等七类人员为主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为支撑,以“课堂+讲堂+学生社区”为载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抓手,打造地方院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模式,今年来,共开展各级各类宣讲360余次,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全覆盖。
转载请注明出处。